1、大閘蟹養(yǎng)殖水質不好
目前國內螃蟹價格十分昂貴,使得養(yǎng)殖螃蟹可牟取暴利,許多村民將原本的水田改造成蟹場,只有陽澄湖大閘蟹是自然養(yǎng)殖的清水。
水田的水流通很慢,水質也很差,這樣養(yǎng)殖出來的螃蟹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污染,身體內自然會富集很多有害物質,使得螃蟹的肉和蟹黃帶有苦味。
2、螃蟹還未成熟
有苦味的蟹黃與我們常見的金黃金黃的蟹黃不同,蟹黃顏色比較淡,比較稀,結不成塊,這是因為螃蟹還太嫩,時間還沒到,這時的蟹肉也不厚實。這種蟹黃是可以吃的,但苦味的口感不佳。
蟹黃發(fā)苦,除了蟹還比較嫩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烹調前準備工作沒做足。
3、大閘蟹凈養(yǎng)時間不夠
一般來說,螃蟹在買回來后都需要放在干凈的水中進行為期至少兩天的排泄凈養(yǎng),這段時間里,螃蟹沒有進食,體內的污漬就會全部排出干凈,可如果凈養(yǎng)的時間過短,螃蟹沒有養(yǎng)凈,食用時自然也會帶有一些苦味。
4、大閘蟹內臟沒有清除干凈
吃蟹要除去蟹腮、蟹胃和蟹心等內臟。蟹腮長在蟹體兩側,呈條狀排列,形如眉毛,是蟹的呼吸器官,其上有病菌和臟物;蟹胃位于蟹體前半部,內有大量污泥和病菌;蟹心緊連蟹胃位于蟹黃中間,味苦澀,也應除去,否則會感到苦。
5、養(yǎng)大閘蟹時用了藥物
螃蟹、泥鰍、鱔魚、甲魚等養(yǎng)殖時使用藥物是目前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內的公開秘密,鱔魚、泥鰍等生存能力比較前,主要使用生長激素和少量抗生素即可,而螃蟹受水質影響比較大,還需要使用其他的藥物來控制其生長周期和死亡率,如果這些藥物沒有排干凈就被送到了餐桌上,螃蟹自然帶有苦味。
6、螃蟹已經(jīng)生病
生病的螃蟹,蟹黃就是苦澀的,而且膏肓不會結實。這樣的螃蟹很容易死,有的個頭很大,卻分量不足。生病的大閘蟹蟹殼上有些灰褐色的斑點,或者說是花紋,那就是俗語中的“球毛蟲病”——一種螃蟹的常見病,在購買時要注意鑒別。